艺术与传播学院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成功举办

文章来源:       时间:2019年05月07日  点击次数:   [ 字体:  ]  

艺术与传播学院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成功举办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我院于4月19号下午,在南曦园214报告厅举行了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本次比赛由教学设计、现场课堂教学展示两部分组成,共有来自学院不同专业的五名教师参赛,大赛由院长助理张莉副教授主持。

各位参赛教师精心准备,表达清晰,分别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时间分配等方面进行展示;还有教师针对现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态度,提出了自己的课堂管理办法。

胡晓老师《新闻出版编译》以乡村天气预报站的主题服务性新闻的语法写作案例,扩展到服务性新闻专用词汇、网络“行话”(Jargons)的汉英编译,带我们理解了汉-新闻编译的文风和语法规则,夯实了新闻出版编译的基础。本课程是针对编辑出版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旨在通过比较视角进行分析编译实践,打破汉语惯性思维,利用具体数字和常用词组呈现了新闻编译中“设想读者对此一无所知”的新闻规律,有利于学生对非母语写作新闻作品编译、出版物编译的祛魅,促进其跨文化探索和好奇心生长。

  胡晓.jpg

蒋尧老师《Arabesque》作为芭蕾舞中典型的舞姿,在芭蕾舞中完美的运用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和烘托主题的气氛,从而贯穿整个芭蕾舞剧,给人以完美的视觉和心灵的享受。

让我们大家体会到Arabesque在各大芭蕾舞剧中被广泛应用,可以说它占据了重要地位,丰富的体现了芭蕾舞的运动原理、视觉艺术以及西方文化。

  蒋尧.jpg

韩笑,课程名称《中外戏剧史》课程中介绍了二战以后在法国兴起的存在主义哲学以及其核心: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在这一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存在主义戏剧的介绍,以及代表人物——让 保罗 萨特和他的代表作品《死无葬身之地》的赏析。,并且剖析了人生充满选择的存在主义哲学观。

  韩笑.jpg

李鹏老师《女声声乐训练中的音色选择》是集体声乐课在技巧方面的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音色特点及先天形成的口腔运动习惯将学生分为真声状态、假声状态、混声状态并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在声乐技巧课的方面有较强的改革意义。

  李鹏.jpg

刘卉青老师《纪录片分析》课以中外经典纪录片为解析对象,细致梳理纪录片发展历程、导演风格与作品创作特色,改变学生对于纪录片“乏味冗长、没有故事情节”的固有印象,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让大家体会到了纪录片的魅力与形形色色的风格与故事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自己的纪录片创作观念。

  刘卉青.jpg

本次大赛经过全院教师共同参与评审和评选,最终蒋尧获得一等奖、刘卉青与胡晓获得二等奖,李鹏和韩笑获得三等奖蒋尧和刘卉青两位教师将代表艺术与传播学院参加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艺术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淮芝教授向获奖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并向他们表示祝贺。

  一等奖.jpg

  二等奖.jpg

  三等奖.jpg

本次教学竞赛与交流,不仅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收获宝贵的课堂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管理经验,还可以推进学院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整体提高,带动学院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

本次比赛以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基本功大赛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培养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态度,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同时更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自教师基本功大赛在我院开展以来,大批优秀教师经过大赛的历练,已脱颖而出,成长为学校的教学名师与科研骨干。

艺术与传播学院

2019.4.22